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下面的问题。
水仙子 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①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②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释:①归梦:梦归故乡。②二老:指年老的双亲。
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个“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曲子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诗人擅长写景,在意境的营构上往往别具匠心。请问,诗人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西湖春色图,并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即元稹,白居易的朋友,二人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五个月前被贬通州。
诗家向来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而这首诗前三句却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情境,请简析其效果,并分析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③咨嗟:叹息。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
C.下片紧承上片所写之景,以“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
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从词中的“咨嗟”、“且将”这些词语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11分)
北 山[注]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 北山:即钟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