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普通番茄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合成,该酶能够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而不易储藏,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一种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导入番茄细胞,获得了抗软化番茄,保鲜时间长,口味也更好。主要机理是采用了相应的技术,使相关基因保持沉默。如上图所示:
(1)基因工程实施的第一步是获得目的基因,在本例中的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在这一步工作中,通常用_______________作为基因的载体。第三步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过程的进行要以_______________为原料。图中②过程的进行要以____________为原料,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
(3)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能抗番茄软化的机理是: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互补配对形成双链RNA,使后者不能在核糖体上完成_____________过程,阻止了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下面是百度百科关于抗利尿激素(ADH)的部分阐述,请回答相关问题。
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此外,该激素还能增强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
(1)ADH合成后主要经由下丘脑神经细胞的_____(细胞体、树突、轴突)输送至脑下垂体后叶,垂体后叶中的ADH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式从细胞进入血液,最终在_____________发挥作用。
(2)ADH合成过程脱去______个水分子,与ADH合成、加工、分泌直接相关的单层膜细胞器是________。
(3)尿崩症患者有多尿、剧渴等表征。90%尿崩症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28位置(Xq28)上的AVPR2(AVPR2基因决定抗利尿激素接受体蛋白-2)。当AVPR2基因缺陷时,患者体内ADH含量较正常人________、血浆渗透压较普通人______。如何确定这种病的显隐性?请简要写出确定思路。
Ⅰ束丝藻是我国淡水水体常见的水华蓝藻之一。为了研究不同无机磷浓度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束丝藻藻液离心去上清液,藻细胞用无磷BG11培养基洗3次,转入无磷BG11培养基培养10d。再将藻细胞分别转接到不同磷浓度的BG11培养基(磷的浓度为0.00、0.05、0.50、1.00mg/L)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分别测定不同生长时间的束丝藻叶绿素a的含量和培养12d的束丝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每克干重每分钟光合放氧量。结果如以下曲线。分析回答:
图1 不同磷浓度下束丝藻的叶绿素a含量
图2 束丝藻在不同磷浓度下的光合放氧曲线
(1)该实验中先将获取的束丝藻在无磷培养基中培养10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曲线表明,随着培养液中磷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的含量________。实验中为了减少测定数据的误差,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曲线表明了束丝藻的光合速率随着培养基中磷浓度的增加而________。从发展趋势看,如果继续提高培养液磷浓度,束丝藻光合速率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碱性磷酸酶是一种能够将对应底物去磷酸化的酶,即通过水解磷酸单酯将核酸、蛋白质、生物碱等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除去,并生成磷酸根离子。请推测,在缺磷培养液中培养时,束丝藻中的碱性磷酸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将____________。
(5)磷元素的缺乏影响束丝藻的光合作用,可能的原因有、。
Ⅱ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做缺失,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同源区同时缺失的个体叫做缺失纯合子,只有一条发生缺失的个体叫做杂合子。缺失杂合子可育,缺失纯合子具有完全致死效应,某遗传研究小组对皖南地区一种家鼠做了实验,让P:无尾雌家鼠和有尾雄家鼠多次杂交,统计所有F代,结果如下表。(尾的相关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若A所在的染色体正常用A+表示,缺失用A-表示)
表现型 |
有尾 |
无尾 |
|
F1代数量(只) |
雄家鼠 |
50 |
0 |
雌家鼠 |
48 |
46 |
(1)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发生缺失的是 染色体,亲本中某个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与尾的有无的相关基因 (填“有”或“没有”)丢失。
(2)由题分析可知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3)让F1代雌雄家鼠自由交配,F2成年家鼠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碳在生物群落内以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价值。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kJ/(m2·y)],A、B、C、D 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C代表________,E2散失到环境中的形式是________。
(2)E1代表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由于它们具备________能力,能够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人类无需参与。但是超过6级的地震灾害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却是灾难性的,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________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点时该种群的的年龄组成应属于 型。 型 D点后一般采用________方法对该种群进行数量调查。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如果表示生态系统,还缺少______________(成分)。
(2)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草和狼分别属于。
(3)图中的昆虫和鹿之间是__________关系,而猫头鹰和蛇是__________关系。
(4)该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