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Ⅰ.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2O72-与黄色的CrO42-有下列平衡关系:
Cr2O72-+H2O 2CrO42-+2H+,把K2Cr2O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呈       色,因为                       
(2)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中再加入过量稀H2SO4后,则溶液呈   色,因为            
(3)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向        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将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Ⅱ.实验室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为测定盐酸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
1.配制100mL 0.10mol/L NaOH标准溶液。
2.取20.00mL待测稀盐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滴定。
3.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NaOH溶液的浓度
(mol/L)
滴定完成时,Na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
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
(mL)
1
0.10
22.62
20.00
2
0.10
22.58
20.00
3
0.10
22.60
20.00

 
(1)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此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范围为       
(2)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                
(3)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下图  的操作,然后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甲                    乙                   丙
(4)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它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      (多选扣分)。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没有等溶解液降至室温就转移至容量瓶中
E.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F.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8分)A、B、C、D、E分别代表5种微粒,每种微粒中都含有18个电子。其中A和C都是由单原子形成的阴离子,B、D和E都是分子;又知在水溶液中A跟B反应可生成C和D;E具有强氧化性。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上述5种微粒: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在水溶液中A跟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参考下表,完成有关问题:

物质
NaF
NaCl
NaBr
NaI
熔点/℃
995
801
755
651
物质
NaCl
KCl
RbCl
CsCl
熔点/℃
801
776
715
646
物质
SiF4
SiCl4
SiBr4
SiI4
熔点/℃
-90.4
-70.4
5.2
120
物质
SiCl4
GeCl4
SnCl4
PbCl4
熔点/℃
-70.4
-49.5
-36.2
-15

(1)钠的卤化物及碱金属的氯化物的熔点与卤离子及碱金属离子的___________有关,随着___________的增大,熔点依次降低。
(2)硅的卤化物及硅、锗、锡、铅的氯化物熔点与___________有关,随着___________增大, ___________增大,故熔点依次升高。
(3)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的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很多,这与___________有关,因为一般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熔点高。

(8分)现有A、B、C三种元素,已知B原子序数大于A,A与B的质子数之和为27,质子数之差为5。0.9 g C单质与足量盐酸作用放出标准状况时1.12 L氢气,同时生成C的三氯化物。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
(2)排出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强弱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以SiO2为原料制备H2Si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的“药金”外观与金相似,常被误认为金子。它的冶炼方法如下:将ZnCO3、赤铜(Cu2O)和木炭混合加热至800℃,得金光闪闪的“药金”,则药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