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惟公字天球,姓程氏。公性方重,寡言笑,凡所处画,常先虑谨备,所以条目巨细甚悉,至临事简严,僚吏莫能窥其际。尝夜张灯会五门,大集州民,而城中火起,吏如公教不以白,而随即救止。终宴,民去,始稍知火。监军得告者言军谋变,惧而入白,公笑曰:“岂有是哉?”监军惶惑不敢去,公曰:“军中动静,吾自知之,苟有谋者,不能隐也。”已而卒无事。
召为给事中,知开封府。前为府者,苦其治,或不满岁罢,不然,被谤讥,或以事去,独公居数岁。久而治益精明,盗讼稀少,狱屡空,诏书数下褒美。
为三司使。不悦苟利,不贪近功。时议者患民税多目,吏得为奸,欲除其名而合为一。公以谓合而没其名,一时之便,后有兴利之臣必复增之,是重困民也。议者莫能其于出入尤谨,禁中时有所取,未尝肯予。宦官怒,言陛下虽有欲,物在程某何可得!公曰:“臣所以为陛下惜尔。”天子以为然。
景祐四年,以本官参知政事。是时,元昊叛河西,朝廷多故,公在政事,补益尤多。而小人侥幸皆不便,遂以事中之,坐贬为光禄卿,知颍州。北京建,遂以为留守。宦者皇甫继明方用事,主治行宫,务广制度以恩,公为裁抑之,与继明章交上。天子遣一御史往视之,
还,直公。天子为罢继明,独委公以建都事。
其在延州,夏人数百驱畜产至界上请降,言契丹兵至衙头矣,国且乱,愿自归。公曰:“契丹兵至元昊帐下,当举国取之,岂容有来降者乎?闻夏人方捕叛族,此其是乎?不然,诱我也。”拒而不受。已而夏人果以兵数万临界上,公戒诸堡寨无得出兵,夏人以为有备,引去,自此不复窥边。
改镇安军节度使,在镇四年,犹上书愿复守边。书未,得疾,薨于陈州之正寝,享年六十有九。
(节选自欧阳修《镇安军节度使程公神道碑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为府者,苦其治剧:繁难
B.议者莫能夺:夺取
C.务广制度以恩市:求取
D.书未,得疾报:回复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程公治政才能的一组是
①城中火起,吏如公教不以白,而随即救止  ②军中动静,吾自知之
③久而治益精明,盗讼稀少,狱屡空        ④不悦苟利,不贪近功
⑤公在政事,补益尤多                    ⑥公为裁抑之,与继明章交上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公为人刚正沉稳,不喜言笑,考虑问题条分缕析,严谨周到,大大小小措施皆备,遇到事情镇定自若,从容处置。
B.任三司使时,有人担心税目繁多,官吏会从中为奸,欲统而为一,程公认为此举舍本逐末,弊大于利,十分不妥。
C.任参知政事时,程公忠于职守,使得投机取巧的小人不能肆意妄为,但他也因此受到诋毁,被贬谪到颖州做知府。
D.在延州任上,几百名夏人带着畜产来归降,程公洞察实情,果断拒绝;后来夏人虽然数万兵临界上,却无功而返。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于出入尤谨,禁中时有所取,未尝肯予。
                                                                   
(2)天子遣一御史往视之,还,直公。
                                                                   
(3)闻夏人方捕叛族,此其是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颇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与相诀经日,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遂号为显祖亲舅。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
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皆保险拒战。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后为秦益二州刺史。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惊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遂锁洪之赴京。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及临自尽,沐浴换衣。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节选自《魏书•李洪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覆:埋伏
B.虽相羁縻,王人罕到羁縻:笼络
C.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御:治理
D.司察所闻,无不穷纠纠:纠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手以付洪之B.①与洪之相见,
②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②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C.①所入十倍于常 D.①乃卧而引药
②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②人而徐趋,至而自谢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洪之“酷暴”的一组是
①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②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
③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④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
⑤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⑥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皇后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妃子,拓跋仁被诛杀后进宫做了文成帝的皇后,生下了显祖,其实李洪之并不是显祖的亲舅舅。
B.李洪之虽然为人酷暴,但他对赤葩渴郎羌却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各部的羌人很是高兴,纷纷要求编人户籍,缴纳租税。
C.李洪之平叛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安抚赤葩渴郎羌部,为国出生入死,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赐死,可见官场黑暗,伴君如伴虎。
D.李洪之临死时,沐浴换好衣服后,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好几圈,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
译文:
(2)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
译文:
(3)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题。
杨掞(yàn)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间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逾年,安丰被兵,掞慨然曰:“事亟矣,掞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掞今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积尝宴容,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洪生受其拜,掞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壁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掞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掞退曰:“王景宋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壁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宋史•杨掞传》)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征谋:征战的计谋。
B.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稽数:核实数目。
C.洪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动色:生气变脸色。
D.惜欠沉细者沉细:沉稳细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
次五尺至一丈,数问跌不顾
B.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
尝用其策为“小子房”
C.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
D.寻以战功升三官
但恐终以勇败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B.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
C.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
D.掞从容日:“斩之诚是……”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杨掞力求上进的一组是()
①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②事亟矣,掞请行。③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④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⑤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
A.①②④ B.③④ C.③⑤D.①②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杨掞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很器重他,多次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安丰被敌兵包围,情况危急时,他主动提出前去,用奇策解围。
B.杨掞能非常刻苦地训练自己的军事本领。在制置使孟珙手下为官时,曾因财务事招致贾似道要杀他,杨掞不惜金钱结交豪杰,说服贾似道赦免了他。
C.杨掞曾说服孟珙不精宴客时出语不逊的手下军官。后来有大将立了功,庆贺时孟珙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掞拜见,杨掞很受触动,于是专心学业,后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D.杨掞受向士肇征召人其幕府,不久立战功升官。后来在沙市同王登畅谈到半夜,回来后他说,王登勇敢有胆量,恐怕会因不够沉稳细致而失败。王登死后,人们认为他的话是知人之言。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土业,遂登第
译文:。
(2)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译文:。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注]①涴(wò):沾污。
1.对下列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讯:审问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领
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纵:放归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B.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秦伯说,与郑人盟
C.坐客莫有知者D.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
言之,貌若甚戚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
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②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
D.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百。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译文:
(2)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译文:
(3)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证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渐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注:①韡:繁盛,音wěi。]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损重赀损:花费 B.主人惭其故花惭:惭愧。
C.客过而尤之尤:责怪 D.宜庭者庭庭:种在庭院。
2.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句中两“之”字后都省略了“于”。
B.“花之怨以死也诚宜”一句中的“也”用在主语后,起提顿作用。
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是两个宾语前置句。
D.“以其犹奇于新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两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
①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②归其原,数日亦死
③暴摧折之,移其非时④一月之间,忽予忽夺
⑤新者虽来,旧者不让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借客人之口,指出了人们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的毛病,说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人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5.翻译文言文中的画线语句
(1)亡何花开,薄如蝉翼。
译文:
(2)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二人竟坐得罪。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上嘉之。(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人年垂八十:垂:将近
B.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敢:怎敢,以反问的形式表示不敢。
C.素由是衔之衔:尊奉,接受
D.诏可其奏可:认为可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母忧去职不赂者以赂者丧
B.其见重如此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地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柳彧“正直”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①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②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③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
④百僚奏请,多有烦碎
⑤奉敕治公之罪
⑥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
A.③⑤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D. 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彧年少好学,涉猎广泛,跑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很欣赏他。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B.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正好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已经分居,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不高兴。
C.柳彧在奏章中写道: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武将上柱国和干子年龄太大,以前政绩很差,怨声载道,现在不宜担任刺史。柳彧后来因违背圣旨被免职,复职时皇帝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
D.当时的官员都不敢得罪右仆射杨素。杨素犯了错误被送到南台时,他还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看见了,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并立即查问杨素的犯罪事实。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译文: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译文:
(3)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