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新情况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这体现了(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B.我们不可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D.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谈到有人质疑他抄写《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说:我抄它,是因为它里面有合理的成分。我突破它,是因为它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创作心灵的需要。莫言的话与下列名句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
B.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这两个方面 |
B.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 |
D.斗争是相对的,同一是绝对的 |
不断地尝试失败,于是你积累了经验;不断地尝试成功,于是你积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迸发,再积累、再迸发,最终实现完美的自我。这句话说明了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 B.主观能动性 | C.直接现实性 | D.社会历史性 |
2012年是邓小平南巡谈话20周年。20年来,这一谈话精神不断被现代化实践证明其正确性,也不断结出硕果,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