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中国与美国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法(宪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这个专政的目的是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苏维埃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力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以转变到无产阶级的专政。
——摘编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性质及其时代背景。
材料二: 第十款: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使用金银币以外的任何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货币……。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口货或出口货征收任何税款,但为执行本州检查法所绝对必需者除外。任何一州对进口货或出口货所征全部税款的纯收益供合众国国库使用;所有这类法律得由国会加以修正和控制。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征收任何船舶吨位税,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除非实际遭到入侵或遇刻不容缓的紧迫危险时不得进行战争。
——美国《联邦宪法》
(2)美国当时制定《联邦宪法》迫切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中央政府权力加强的积极影响。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从下列材料中,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材料一
材料二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图1、图2中所反映的工具的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产生了哪些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8分)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2)图3、图4反映了人类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这一时期新兴产业有哪些?(6分)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3)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6分)
阅读下列有关山东经济发展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据《清代刑部抄挡》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佣佣工李孔入煤场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
材料二 1868年,瑞蚨祥在山东济南成立,1893年设立了北京分号。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主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使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一新现象?此时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三中瑞蚨祥与李鸿章、张曜开办的企业各属于哪一类企业?(2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的原因有哪些?(6分)
(3) 根据青岛瑞蚨祥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说说1912年至1925年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扼要指出发生变化的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二:《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东方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示意图:
材料四: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10分)
(2)材料三中的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了怎样的局面?说明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三所反映的这种世界经济现象。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 500 |
16.7 |
750 |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10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 320亿金马克,限42年付清。其中法国获得赔款总额的52%。
材料二 法国:赶快按期支付,不然的话走着瞧。德国:我没钱,要求延期。英国:还是同意德的要求吧。
材料三
材料四 《相互保证公约》:保持德国与比利时、法国的边界现状,遵守《凡尔赛和约》中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区的规定,如有一方发动侵略,英、意就立即援助受到侵略的一方。
《仲裁条约》:它们之间的争端,如不能通过外交方式协调解决,应提交仲裁法庭或国际常设法庭裁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德国赔款问题上英、法、美之间的关系。(4分)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发生的什么事件?对法国有何影响?(3分)
(3)这两个条约的签订对德国有何好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