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
| A.土壤不同 | B.热量不同 | C.降水不同 | D.地形不同 |
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⑤⑥⑦⑧ | D.②⑦⑧ |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总土地面积的
| A.1% | B.20% |
| C.19% | D.21% |
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 A.土地沙漠化 | B.水土流失 | C.土壤盐碱化 | D.温室效应 |
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 B.退耕还林还草 |
|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
下列图表为我国四个省区2010年能源消费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区以水电、核电为主,其中核电在四省中最多 |
| B.②省区以煤炭为主,且煤炭消费量居四省首位 |
| C.③省区水电核电消费量在四省中最少,能源结构不平衡 |
| D.④省区石油消费量在四省中最少,能源结构较为平衡 |
今后四省区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趋势是
| A.①②发挥本省水能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电、核电 |
| B.②④两省常规能源丰富,做好西电东送的能源保证 |
| C.②③两省彻底转变以常规能源为主的局面,重点发展新能源 |
| D.①④加强本省能源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 |
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A.a处 | B.b处 |
| C.c处 | D.d处 |
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 A.a处 | B.b处 |
| C.c处 | D.d处 |
在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
| B.调节气候 |
|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 D.美化环境 |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下列各题。
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 | B.台风 |
| C.洪涝 | D.寒潮 |
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7、8月 |
| B.甲——3、4、5月 |
| C.乙——5、6月 |
| D.乙——12、1、2月 |
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暴雨 |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D.气温高,蒸发量大 |
下图为甲、乙两岛略图,其中甲岛地势低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甲、乙两岛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岛位于东半球 | B.甲岛附近水域属于太平洋 |
| C.乙岛位于北半球 | D.乙岛周围水域属于大西洋 |
关于乙岛的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以热带雨林为主,全年高温多雨 |
| B.地形以山地或丘陵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
| C.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 |
| D.岛内河流密布,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 |
甲、乙两岛相比,判断公路密度较低且对应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 A.乙岛——地形 | B.甲岛——地形 | C.乙岛——火山 | D.甲岛——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