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类性别取决于XY性染色体的组合,而有些昆虫则是以其它形式的性染色体组合来决定性别。以家蚕为例,凡具有ZW染色体的个体会发育为雌性,而有ZZ染色体的个体则会发育为雄性。某蛾类仅具有一对常染色体(Cl和C2),性别决定方式与家蚕相同。
(1)下图为某蛾类的原始生殖细胞,该细胞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合有_______种方式。

(2)某基因位于该蛾类的W染色体上,其突变表型为显性,此种个体会产生具生殖能力且能发出荧光的子代。现将能发出荧光的雌蛾与不能发出荧光的雄蛾交配,其子代能发出荧光的蛾类比例为____________,其中性别比为________________。
(3)在某些雄蛾中发现一种遗传性白化症。研究者把5只有关的雄蛾进行检测,发现其中3只带有白化基因,将这3只雄蛾与多只正常雌蛾(无亲缘关系)交配,得到220个幼蛾,其中55只白化幼蛾均为雌性。其中表现型正常的幼蛾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控制白化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
(4)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家蚕中e和f是两个位于Z染色体上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即ZeZe、ZfZf、ZeW、ZfW的受精卵将不能发育)。为了只得到雄性后代,通过育种,需要得到Z染色体上所含基因情况是_______________(写出基因型即可)的雄蚕,将该雄蚕与不带有致死基因的雌蚕交配,即可达到目的。
(5)家蚕有一种三体,其6号同源染色体有三条(比正常的多一条)。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正常联会,然后分离,而另l条染色体不能配对,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染色体正常配对、分离,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B与白色基因b在第6号染色体上。现以正常二倍体白色茧(bb)家蚕为父本。三体黄色茧家蚕为母本(纯合体)进行杂交得到F1,再让F1的三体黄色茧家蚕与正常二倍体白色茧家蚕杂交得到F2,用遗传图解表示从F1到F2的杂交过程(要求写出代别、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比例)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P53基因是正常细胞内重要的抑癌基因,研究表明P53基因突变可导致肝脏细胞癌变。科学家研究发现P53基因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切下新鲜的肝癌组织,在模拟了人体____________的成分配制的培养液中培养,在培养液中还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获取P53基因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P53基因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并与脂质体混合,将混合物滴加至肝癌细胞上,轻轻混匀。最后筛选出含有P53基因的肝癌细胞。脂质体在这个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证明P53基因有抑癌作用,需将两种细胞接入多孔板中,并从次日开始检测每孔的细胞总数,绘制成如右图所示的生长曲线。请分析两条曲线分别是哪种细胞,曲线1是_________细胞,曲线2是___________细胞。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在结构和成分上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图中“被浸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细胞外_____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4)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中______________起着作用。

右图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请分析回答:

(1)图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21三体综合征属于遗传病,其男性患者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2)克莱费尔特症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患者,请运用有关知识进行解释:________(父亲/母亲)减数分裂异常,形成____________(色盲基因用B或b表示)配子与另一方正常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3)为避免生出克莱费尔特症患者,该母亲怀孕后应及时接受产前检查。检查方法是抽取羊水获得胎儿细胞,运用技术大量扩增细胞,用处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然后制作临时装片进行__________分析观察。

已知玉米的黄粒(D)对紫粒(d)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选择纯种紫粒抗病与黄粒不抗病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从而获取黄粒抗病植株进行深入研究。请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上述育种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在F2代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率为____________,在F2代的黄粒抗病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率为________。
(3)我国科学家应用X射线对玉米进行处理,从经处理的后代中选育并成功获得抗病性强的优良个体。该过程中,要进行“选育”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获得的一组自交及测交结果如下表:

表现型
相交方式
黄粒抗病
紫粒抗病
黄粒不抗病
紫粒不抗病
自交(后代)
898
305
138
65
测交(后代)
210
207
139
131

对以上结果甲、乙两同学作出了自己的判断。甲同学认为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乙同学认为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畸变,从而使数据偏离正常值。
①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判断正确,理由是Fl的自交和测交后代中均出现了________的个体数量偏离正常值的现象,这种偏差可能是由于___________引起的。
②为探究该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你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_______________。

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对菊花植株进行了观察和探究,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成员观察到菊花植株的成熟叶片呈绿色,其原因是叶绿体中色素吸收的___________________最少。
(2)若分离出菊花植株细胞中完整的线粒体,并将其悬浮在含有葡萄糖且pH适宜的缓冲液系统中,并通入O2,发现葡萄糖并没有被消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用菊花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_________。和常用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比较,菊花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易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
(4)取菊花的分生组织观察研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质)出现的凝缩松展的周期性变化。如下图:

①测定细胞周期必须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用箭头和字母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③染色体凝缩程度最高的时期是[ ](填时期字母和名称)。图中从a到b染色体发生了松展过程,此时期细胞中其他的动态变化有(至少答两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