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
B.细胞凋亡过程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有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连续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
B.第二次观察前滴管中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
C.第三次观察前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以防污染镜头 |
D.在低倍镜下就可看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暗反应属于吸能反应 |
B.细胞中表达出DNA聚合酶则说明细胞已经高度分化 |
C.同一个体的肌细胞、干细胞、神经元内基因组成相同,mRNA和tRNA种类也相同 |
D.ATP中的“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组成 |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遗传物质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DNA分子彻底水解后得到4种脱氧核苷酸 |
B.大肠杆菌的DNA中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
C.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与它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
D.若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交叉互换则往往不会导致其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
如图表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1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是由图中甲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决定的 |
B.物质乙、丙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
C.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结构2上 |
D.结构2在有丝分裂时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点时,K离子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 |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
C.b→c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
D.c→d过程时,钠离子从细胞膜②侧有运输到①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