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
| 反射面材料 |
大理石 |
玻璃板 |
木板 |
棉布 |
毛巾 |
海绵 |
| 反射声音 的强弱 |
最强 |
强 |
强 |
较强 |
弱 |
几乎听不到 |
(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间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 。
(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究的问题是 (写出一条即可)
(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
用天平和量筒可以测定矿石的密度。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8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g;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18乙所示。矿石的体积是_____cm3,密度是_____g/cm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 凸透镜、蜡
烛、光屏从左到右依次摆放的顺序是、、。点燃蜡烛,调整蜡烛
、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
(2)当烛焰的像在光屏的上端呈现时,为了使这个像移到光屏的中心,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应该使蜡烛向__________ (填“上”或“下”)移动。
(3)如下图所示:在实验时,小明同学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B、C、D、E的位置,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帮他分析一下:
①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像是_____________(正立/倒立)。
②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像是____________ (正立/倒立)。
③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透镜不成像。
④把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透镜成的是虚像;像是_______________(正立/倒立)。
⑤把蜡烛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由A→D,不包括D点)时,像逐渐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像的大小逐渐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红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10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
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__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 (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
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并且______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 玻璃板。
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它因素,如保持烧瓶相同、环境相同、水的初温和质量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 时间 |
t/分 |
0 |
10 |
20 |
30 |
40 |
… |
150 |
180 |
| 泡沫塑料组水温 |
T1/℃ |
80 |
64 |
56 |
50 |
41 |
… |
21 |
20 |
| 棉絮组水温 |
T2/℃ |
80 |
56 |
43 |
32 |
28 |
… |
20 |
20 |
?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除了采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变得不均匀,此时它的疏密程度会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传播方向就不一定是沿直线的了,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看到墙面上有一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个现象▲(“能”或“不能”)说明此时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