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
图甲、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二者的不同之处有( )
①参与催化反应的酶的种类②反应进行的场所
③碱基互补配对的具体方式④所需能量的提供方式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将保持不变 |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
D.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
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
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相同点表现在( )
①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②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③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在中期都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
④对同一生物来说,这两次分裂过程所含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有关下图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
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A→B→C的食物链,那么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