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_______分泌增多,促进了________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2)糖尿病人最可能的原因是胰岛________细胞受损。
(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________直接提供。
(4)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在 ,人体维持血糖相对平衡的调节方式是 。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
③过程中葡萄糖中的氧来自于物质 。
(2)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 ,用于③过程中 。
(3)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了[H]、ATP外,还有 的生成。①过程产生的O2用于相邻细胞的②过程,至少经过 层生物膜结构。(不考虑类囊体薄膜)
(4)若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转移到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叶绿体中[H]的含量将 。若对该植物突然停止光照,但充分供给CO2,则细胞内C3的含量将会 。
(5)在植物的无土培养液中加入H218O,在温室大棚中的C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
过程;如在温室大棚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 过程。
(6)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经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如下图所示),分别进行以下三项独立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1mol)的葡萄糖溶液,
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2mol)的丙酮酸,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
(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中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试管。
供选答案:
A.H2O+CO2 | B.乙醇+CO2 | C.丙酮酸 | D.无反应 |
下图是生命活动中能量转移的图解,分析并填空回答:
(1)图解中过程①是________,过程②________,
过程③是________。
(2)过程④和⑥只发生在高等动物和人的________细胞中。
在剧烈运动时,磷酸肌酸以过程〔〕来维持ATP的数量,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图解中过程⑤如果发生在高等动物体内,那么葡萄糖转化为多糖的变化主要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中进行。
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
10 |
20 |
30 |
40 |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清除血渍时间/min |
67 |
66 |
88 |
52 |
51 |
83 |
36 |
34 |
77 |
11 |
12 |
68 |
清除油渍时间/min |
93 |
78 |
95 |
87 |
63 |
91 |
82 |
46 |
85 |
75 |
27 |
77 |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和。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 ℃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________,理由是。
科学探究与实验设计
前苏联科学家V.S.Chardkav设计的简单有效地测定植物组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如图,步骤如下
① a1——a6、 b1——b6试管中从左往右由低到高注入等量0.0125M,0.025M,0.05M,0.1M、0.2M,0.4M的蔗糖溶液,(各管溶液浓度为:a1——b1、a6——b6)
②植物叶片打洞,取得小圆片若干,a1——a6每一试管加入等量小圆片,放置30分钟,期间摇动数次,并于每一试管中加入一粒极小的亚甲基蓝结晶(它对溶液浓度影响极小,可忽略不计)轻轻摇动。
③用弯头毛细滴管依次从每组的a试管中吸一滴蓝色溶液,滴管伸入对应的b试管的中部轻轻放出一滴溶液,观察蓝色小液滴移动方向并记录
说明:如果a管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将在b管的无色溶液中下沉;如果溶液浓度下降,蓝色小滴将上浮;如果溶液浓度不变,蓝色小滴将均匀扩散。
请分析以下问题。
1.本实验中的实验因子是。实验原理是
。
2.本实验的观察指标是。
3.试验中,实验组是管,对照组是管,它们之间形成的对照可以看作是
对照。
4.如果某组试管溶液在第②步操作时,植物细胞在溶液中发生,刚进行第③步操作时,将发现蓝色小滴上浮。
5.实验结果如下表:
则实验的结论是:
6、若用溶液浓度最低的一组进行第③步操作,发现蓝色小滴上浮,实验应如何改进?
7、实验操作应在尽短时间内(5min~15min)进行,以减少误差。因延长时间而造成的误差主要来自。同时实验尽量利用不切伤的组织进行测量。否则切伤的组织会有液体渗出。也会产生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