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物,如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消除过氧化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1)表中①是 ,②是 。实验设计时每组取50株水稻幼苗,而不是1株,目的是 。
(2)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两个)。
(3)组别1和2对照可得的结论是: ,水稻幼苗自身可增强抗冷性。在5℃的环境下,2.0 nmol/L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是 (填“增强”或“减弱”)。
(4)请根据5℃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在下边方框内画出水杨酸浓度与SOD活性关系的坐标曲线图。
( 8 分)蝴蝶的紫翅和黄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A、a控制;白眼和绿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两纯合亲本杂交,产生了1344只F2代,其性状分离比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F2中黄翅绿眼个体约有只。
(2)若要鉴定一只黄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应让其与表现型为进行测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种类,预测出现的现象及所得结论:
①若测交后代表现型有,则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 aaBb 。( 2 分)
②若测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黄翅绿眼,则该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请画出遗传图解:
( 7 分)在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总产物的相互关系时,某研究人员借用了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方案,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 ]
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增强,光合总产物增加。
[实验步骤]
(1)选 15 株长势相似的天竺葵分成 5 组,在每株相同位置选出 1 片叶片,在主脉的一侧用锡箔纸遮光处理。
(2)分别用100W、200W、300W、400W、500W的冷光源在距离植物(填“相同”或“不同”)处照射 2 小时,其他条件均相同。
(3)2 小时后,用打孔器在每片叶片主脉两侧对称位置各取 5 片小圆形叶片烘干称重,取平均值。用 X 表示曝光一侧的质量, Y 表示遮光一侧的质量。计算得出光合总产物的相对值,结果如下表。
[结果与讨论]
(1)用X、Y表示2小时内小圆形叶片光合总产物的质量 。
(2)在如下的坐标系中画出小圆形叶片光合总产物的相对值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3)当光照强度大于 400W 之后,光照强度继续增加,小圆形叶片的光合总产物不再增加。若要继续提高光合速率,可采用的措施是。
(4)与100W的光照强度相比,光照强度为 300W 时叶片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H]、ATP量增加,并提供给暗反应,导致(填“C3”或“C5 ")减少。
(5)在统计数据时发现,第二组中有 2 株数据偏差较大。经分析可能是植物自身的色素含量造成的,通过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纸层析法分离后,以观察到滤纸条上色素带的作为判断依据。
(6)常规测定植物光合速率的方法是:将植物叶片先后放置在无光及有光条件下处理后,然后再测量和统计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与常规的实验方法相比,本实验对植物叶片的处理方法,可以避免等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7 分)如图甲所示是某生物实习小组的同学制作的生态缸,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在生态缸中配置了河水、河泥、水草、软体动物(植食性)、肉食性小鱼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该生态缸内的生物成分除了生产者、消费者,还有河泥、河水中的,生态缸应放置在光、线良好之处,但要避免阳光直射,这不仅满足其对光照的需求,还可以避免水温而影响生态缸中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2)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将题中所给的生物填写到对应的营养级中。( 2 分)
(3)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是10 %,肉食性小鱼增加体重0 .02千克,大约需要消耗水草千克。
(4)在环境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30天后发现生态缸中水草的部分叶片变黄了,鱼出现死亡,此现象说明该生态缸较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弱,其原因是。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方式是调节。
( 6 分)冬季长跑对强身健体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某高二学生根据教材所学内容作出如下的调节图,并设置了相关问题,以理解和掌握人体在运动中各项生理活动调节的知识,请分析回答:
(1)运动前,运动员适当减少衣物,冷空气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的中枢,通过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运输到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使运动员产热量增加,抵御寒冷。
(2)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3)运动时肌肉收缩消耗大量的能量,会导致运动员血糖浓度降低,这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量增加,分泌胰岛素的量相对减少;两种激素共同调节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4)据图可得出,人体生命活动是由共同调节的。
( 6 分)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遗传物质之谜终于被破解,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他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过程如图所示。从第一、二、三组的对照实验可知:只有 S 型活细菌才能使小鼠死亡,在本实验中若第四组为实验组,则对照组是第一组和第组。
(2)1944年,艾弗里等人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将 S 型细菌中的各种物质进行了和提纯,通过一系列严密的科学实验,证明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DNA 分子的立体结构是由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 分子中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
(4)DNA复制的方式是复制。若一个 DNA 分子有 100 个碱基对,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 20 %,如果连续复制 2 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