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野生动物——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的监测,以此作为该地区环境稳定与否的评价指标之一。在某段时间段内,得到的数据如图所示[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段λ值反映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稳定 |
| B.导致bc段λ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野兔的竞争者 |
| C.cd段λ值变化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
| D.bc段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cd段种群数量表现为稳定 |
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d时贮藏的该植物非绿色器官不易变味 |
| B.氧浓度为c时,释放的CO2最少,总呼吸强度最弱 |
| C.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4倍 |
| D.氧浓度为a时,只有无氧呼吸,不存在有氧呼吸 |
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
| 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
|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
|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
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酚类3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一定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下列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秋天用绿叶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可能只分离到色素带1和2 |
| B.图乙是利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此样方内该植物种群密度为3.0株/m2 |
| C.若细胞正处于图丙所示状态时,则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
| D.应选图丁中的③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位 |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细胞内唯一的双层膜结构 |
| B.在衰老的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增多 |
| C.生命活动所需ATP均由线粒体提供 |
| D.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均来自线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