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①Graves病的发病原因是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被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如图所示);②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Graves病属自身免疫病 |
B.图中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 |
C.UDP可能能够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 |
D.患者血液中Y激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小白鼠()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 |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增多 |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
天气变冷时,维持体温所散失的热能增多,人体内下列哪些腺体的分泌量增多()
①垂体②甲状腺③胰岛④肾上腺⑤卵巢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③④ |
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处分别为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
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人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下列对于“沉默突触”不能进行信息传递原因的表述中,科学合理的是()
A.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
B.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
C.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
D.突触小体中缺乏线粒体 |
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 |
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
C.毛细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