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某雌性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3表示细胞周期中有关量的变化;图4是将一个精原细胞的全部核DNA双链用15N标记,放入不含15N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形成8个精子的整个过程单个细胞中DNA的数量变化示意图(不考虑细胞质DNA和交叉互换)。 (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图2的4时期;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6时期 |
| B.若图3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则c到d过程细胞中核DNA含量不变 |
| C.图4中的l时期的每个细胞中肯定有一半的染色体含有15N;一个精子中含有15N的染色体所占的比例大小范围为0~1 |
| D.若图4 的m时期所有细胞中含15N的细胞占总数比例为X,j时期一个细胞中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数比例为Y,则X<Y |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其中1过程注射的物质和A细胞的名称为
| A.抗体、T淋巴细胞 | B.抗原、T淋巴细胞 |
| C.抗体、B淋巴细胞 | D.抗原、浆细胞 |
如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常用的方法是用Ca2+处理 |
| B.将进行了导入处理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只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 |
| C.将进行了导入处理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只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 |
| D.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
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 A.用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 |
| B.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 |
| C.将供体DNA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中,再进一步筛选 |
| D.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mRNAz |
现有一长度为3000碱基对(bp)的线性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后,进行凝胶电泳,使降解产物分开。用酶H单独酶切,结果如图1。用酶B单独酶切,结果如图2。用酶H和酶B同时酶切,结果如图3。该DNA分子的结构及其酶切图谱是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蛋白。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
| 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
|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
| D.同一种限制酶处理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