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有关问题:
(1)玉米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下表所示:
①若要利用玉米非糯性与糯性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____________
②现有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 ,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那么该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再从其杂交后代选出甜味非糯自交,后代中的甜味糯性玉米占_________。
(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d控制。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最初研究者为验证d和e基因独立遗传,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用杂合子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取所结的子粒,测定蔗糖的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d和e基因独立遗传。但实际结果是,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和非常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玉米第6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通常对生物的遗传有无影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H)白粒(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其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方案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个)。
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甲图表示两类神经元及突触的差异,乙图为正常神经元和突触放大局部图请回答:
(1)甲图中神经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02从红细胞到达神经细胞的线粒体中需要经过 层磷脂双分子层。
(2)在神经冲动由甲图中A点传到D点的过程中,C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乙酰胆碱(一种兴奋递质)与位于______(填名称)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3)研究发现,病变个体中Aβ的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量________,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__________,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
(4)在乙图中方框内画出b处对应的膜电位变化图。
(5)乙图中a点所对应的细胞膜内恢复静息电位时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
(6)上图所示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
(7)一个神经细胞在静息电位时,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其膜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________调节。
(2)在遇到危险时,人常常会出现瞳孔放大、手心出汗等紧张现象。这是因为在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表现为________作用。
(3)②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
(4)由图乙可知: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________(物质)联系的。
我们种植的水稻,它们并非天然而成,而是野生稻种经过人类上万年的栽培、驯化而成的物种。科学家们针对水稻及其亲缘关系较近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和现代育种开展了长期的研究。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如果一个水稻种群仍然保持较多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________多样性。
(2)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是突变、________和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培育抗虫转基因水稻,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能识别的序列是—GGATCC—,切点在GG之间。同时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面为培育转基因水稻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①请画出质粒的切割点被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的过程图。
②培养基2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激素外,还必须加入_________。
③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
甲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 ,乙图个体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 ,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 。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和其他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图解如下:
P红眼(雌) ×白眼(雄)
F1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
F2红眼(雌、雄)白眼(雄)
3/4 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_______(支持/不支持)萨顿的假说。根据同时期其他生物学家发现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的事实,摩尔根等人提出以下假设:_______,从而使上述遗传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不考虑眼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情况)
(2)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以下的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P红眼(F1雌)×白眼(雄)
测交后代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雌)白眼(雄)
1/4 1/4 1/4 1/4
(说明:测交亲本中的红眼雌果蝇来自于杂交实验的F1)
①上述测交实验现象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设,请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实验亲本的基因型和预期子代的基因型即可,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为B、b。提示:亲本从上述测交子代中选取。)
写出实验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预期子代的基因型:雌性_______,雄性_________。
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或__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____或______。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