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下图),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PCNA经核糖体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
B.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 |
C.高等动物细胞中PCNA可能与中心体在分裂前期的复制有关 |
D.癌细胞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细胞高 |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一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乙)。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是因为红细胞中分布有大量抗体,对HIV起免疫作用 |
B.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是因为高浓度的氧对HIV具有抑制作用 |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是因为没有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 |
D.红细胞成为“陷阱细胞”治疗AIDS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
下图是有关人体免疫过程的示意图,有关该图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示过程的发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利
②注射抗生素治疗疾病属于图中“④”过程
③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是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的物质A吸附到某些细胞的表面
④细胞a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⑤其中“①”和“⑤”过程的发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⑥“②”过程的完成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A.①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②④⑤⑥ | D.①④⑤⑥ |
图甲、乙均表示细胞的一部分,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甲、乙是同一个细胞的两个部分,则该细胞为神经元,则兴奋在其中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
B.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且兴奋的传导方向为甲→乙,则甲与乙之间应通过“突触”传递信息 |
C.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且兴奋的传导方向为甲→乙,则甲产生的信息分子一定作用在乙的b处 |
D.若甲、乙是两个同类型细胞的各一部分,一次兴奋在两个细胞间传导过程中共有两次神经冲动 |
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
B.若图示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感受器→①→下丘脑→③→垂体,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
C.图示的各个结构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必定都有化学物质作为信息分子 |
D.若图示的感受器是渗透压感受器,则该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中,大脑皮层将产生渴觉,⑤可以表示抗利尿激素 |
右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d、e为各个刺激点,①②为电位变化检测各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刺激a点①②都有电位变化,刺激e点①②都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 |
B.若刺激c点②有两次相反的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内是双向传导的 |
C.刺激b点②有电位变化,①没有电位变化,是因为兴奋在神经元内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是化学信号,而电流表对化学信号不反应 |
D.d位于②两个电极中间,刺激d位点①②指针都没有偏转,原因是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