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应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某校高二(3)班7位同学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特别关注十八大期间的“民生”话题,为此,他们开展了调查和探究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百姓的建议中,有10%的人建议政府要控制物价,特别是食品类的物价上涨,同时要加大财政对困难群众的生活补助和救济力度,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试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加大财政对困难群众的生活补助和救济力度,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必要的理论说明。
(2)针对当前存在的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人们普遍的诉求。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应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胡锦涛在伦敦金融峰会上指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继续显现,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根基没有动摇。”
(1)说明图反映的经济现象
(2)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胡锦涛主席主要运用了什么矛盾分析方法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的经济形势?(8分)
2010年10月15——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此前,中共中央广泛征求了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意见,并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国务院根据《建议》制定十二五规划草案,并交于2011年3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列席全国人大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也提出了修改和 完善的 建议。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便在全国贯彻实施。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制定十二五规划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
(2)据此,有人认为“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单位:%
材料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
材料三:2010年1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直播间,温家宝在与听众在线交流时,再次谈及对“尊严”和“幸福”的理解。总理指出只有实现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才能体现这个社会应有的价值,才能让人民得到幸福和尊严。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分析图表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三,概述我国政府应如何让人民得到幸福和尊严。
材料一:孝感以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而得名。2010年10月23日,第三届中国(孝感)汉字书写节暨第五回中国硬笔书法大展在孝感高中举行。近年来,孝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为目标,坚持举办孝文化节,提高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促进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孝感汉字书写节已成为孝感市民喜爱的文化盛会和艺术大餐,成为孝感创孝文化特色,树孝文化品牌,建孝文化名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你就传承孝文化、打造孝感“孝道之都”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我国各民族为什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近期,南海紧张局势升级,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越南6月13日在其沿海地区举行海军实弹演习,中国解放军海军近日在南海区内,先后进行了“环海南岛海上实兵演练”。针对南海局势,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指出,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们不妥协,不退让。我们一贯致力于通过对话与谈判妥善处理和解决南海争端,与相关国家共同努力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
(1)我国政府为什么在南海问题上不可妥协?
(2)中国人民自古爱好和平。某班级准备围绕“中国为什么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如果请你发言,请列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