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在北京举行的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引导每个出境旅游公民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这一强调是基于
①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古诗、俗语、名言中往往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哲学道理。回答11—14题。
11.“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12.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说明了
A.事物运动是永恒的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3.“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魏源这句话主要表明
A.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4.培根说:“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这就是说
A.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B.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
C.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发展 D.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在市场经济时代,广告效应不可小视,在一部电视剧的播放中,都要插入许多广告。因此,有人戏言这不是在一部电视剧里播广告,而是在广告片中播电视剧。这段话启示我们
A.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 B.要坚持适度原则 |
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 D.要重视量的积累 |
阅读漫画《按“步”就班》,回答8—9题。
右图中的人物按“步”就班地执行工作计划,这样的人
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做到了主观符合客观
C.思想解放,创造性工作
D.思想僵化,缺乏灵活性
上题中用漫画笔法表现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给我们在认识论上的启示是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②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③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④认识是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回答5—7题。
会议强调,做好西藏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这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要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C.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中央各有关部门、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重要骨干企业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旗帜鲜明反分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项事业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由此可见,西藏的建设发展坚持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0年3月,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回答3--4题。
“两会”的召开,“民生”一词又升温为媒体报道、街谈巷议的热点词、关键词。这体现了
A.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本届政协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后,积极建言献策。这一现象蕴含的哲理是
A.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要充分重视意识的作用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