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劳动群众是因为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③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④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法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拉美特利在《人是机器》一书中提出: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
①属于形而上学思想②混淆了不同运动形式的区别③充满了辩证法的智慧④与“存在就是被感知”一脉相承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某贫困县政府斥巨资搬运了一块重达369吨的“神石”,说是要借此时来运转。借“神石”求时来运转,从世界观层面上看是
A.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
B.肯定了主观精神依赖于客观事物 |
C.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 |
D.把现实的物质世界看作“客观精神”的外化 |
《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
随着网络的发展,诸如“杯具”、“元芳,你怎么看”等网络语言如雨后春笋。对网络语言的正确态度是
A.应予以取缔,因为它破坏了语言的规范性,不利于文化交流 |
B.应大力推广,因为它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 |
C.应正确引导,因为它是在特定区域与特定对象交流时的工具 |
D.应让它自生自灭,因为文化发展具有条件性和时代性 |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今年9月起,浙江省启动了新一轮课改。减少必修课,增加扩展,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甚至跨学校选课。浙江省启动新一轮课改的依据是
①发展教育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②人的文化素养只能通过教育培养出来
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创造的功能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