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
姜夔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緑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
【注】①1205年六十五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与刘备在此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作者在此所寄托的情感。
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①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②,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①本词又名《金山送柳子玉(瑾)》。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二月,是作者为送别柳子玉(名瑾)而作。②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三弄,名曲名。
(1)“新月与愁烟,满江天”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词中作者是怎样写离别的情景的?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唐]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本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请以颔联为例作简要赏析。
有人评价这首诗“哀而不怨”,即悲哀而不怨恨,情感有所节制。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词的上阕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词中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这首南朝古诗,然后回答后面题目。(8分,每小题4分)
别范安成
沈约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①。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②。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注】①易:看得轻易。前期:来日重见之期。②难重持:难得再有持杯共饮的机会了。诗中的“易”与“难”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诗虚实结合,哪一句是虚写?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