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②消费是生产和分配的前提、基础
③分配是生产的目的和消费的动力
④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分配和消费影响生产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其本意是指
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C.物质存在于客观实在之中 | D.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标志 |
“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② |
恩格斯说: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恒动无静的 |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开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可见,慧能认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 D.人的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27-28题。
2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28.“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诡辩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