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丙品系的产生为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B.在培育乙、丙品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
C.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无法观察到四分体 |
D.三个品系两两杂交,子一代都会出现表现三种优良性状的植株 |
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精卵相互融合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
B.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
C.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
D.后代继承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 |
如图为哺乳动物受精卵发育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为桑椹胚期,可作为胚胎移植的材料 |
B.此图中细胞还没有分化,图中①②③依次为透明带、 滋养层、内细胞团 |
C.胚胎从①中伸展出来的过程叫做孵化 |
D.进行胚胎分割时,取③中的细胞做性别鉴定 |
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过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
B.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
C.精子与卵黄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
D.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
在畜牧业中为迅速扩大良种畜种群数量,可以实施人工方法,比如:第一种,通过体外受精技术获得多个受精卵,将培养成的早期胚胎植入同一母畜子宫中,孕育出多胎;第二种,利用某一胚胎进行胚胎分割,并将获得的若干胚胎移植到同一母畜子宫中,孕育出多个后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方法获得的子代的基因型均相同 |
B.两种方法均涉及胚胎移植、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 |
C.上述两种方法都表明了移植的胚胎数与后代数成正比关系 |
D.只有第一种方法需使用某些动物激素 |
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母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下列有关克隆大熊猫胚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重构胚如果着床成功并顺利产出,其表现性状可能兼有大熊猫与兔子的特点 |
B.兔子卵细胞质的作用只能是激发大熊猫细胞核的全能性 |
C.克隆出的早期胚胎中,各细胞核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
D.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