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宫廷秘史为内容的诗歌更加引人关注 |
B.唐朝诗歌内容丰富程度空前绝后 |
C.唐代文化政策的开明开放 |
D.宋代文人地位下降 |
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曾令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因而政府举行庆典,并在天安门举行阅兵式。教育部特令京中各校放假,尽管已近严冬,朝野乐此不疲,知识分子尤其亢奋。据此推断,这一历史班件应是中国
A.义和闭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 | B.成为一战的战胜国 |
C.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 D.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
C.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 |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
毛泽东提出,中共遵守国民党也已赞同的协议,但有些事要“先斩后奏”,有些事则“斩而不奏”。他最后说,“有些则暂时不斩不奏,例如那些做了就要妨碍大局的事情,总之,我们一定不要分裂统一战线,但又决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这里的“大局”是指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 B.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
C.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 D.争取全国的彻底解放 |
清代史学家赵尔巽评太平天国时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立国逾十余年,用兵至十余省,南北交争,隐然敌国。当时竭天下之力,始克平之,而元气遂已伤矣。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这段推论
A.论据充分结论错误 | B.论证不力结论正确 |
C.以人带事史论分离 | D.立场片面因果颠倒 |
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的70年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A.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
B.都体现了民主集中的政治原则 |
C.都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步 |
D.都表明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