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日期矣。”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 | 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
| C.反映出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 | 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 |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花八门( )。
| A.明朝 | B.清朝 | C.民国 | D.新中国 |
曾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
| A.深圳 | B.珠海 | C.海南 | D.浦东 |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 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
| B.浦东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
| 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
| D.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 )。
| A.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 |
|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
|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
1979年春,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
|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
|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
|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