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大趋势。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2013年10月1日,由民主党把持的参议院和由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未能就新财年的政府预算达成一致,政府拿不到办公经费,部分部门只能暂时关门。其实政府预算是“躺枪”,国会两党的分歧并不在政府预算案上,分歧焦点是奥巴马医改法案。坚决反对医改的共和党试图通过给政府预算附加条件来阻挠医改实施,而民主党则坚决反对这种捆绑做法,要求一码归一码,预算是预算,医改是医改。所以,美国政府部门临时关门其实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按照美国1921预算与会计法案及1974年国会预算暨截留控制法案等的要求,任何全权预算支出必须通过相应的年度政府岁出预算案的支持方才有效。自美国国会预算程序于1976年正式执行以来,美国政府一共停摆过18次。最少的1天,最多的达21天(克林顿执政时期)。
——凤凰网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三个朝代的中枢权力架构。有人认为图示一和二的架构具有民主的色彩,请说明之,概括其实质。
(2)美国的制宪者们所设计的政治制度中“有衡”是如何体现的?简评现今美国政府屡次关门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催生”共和体制的努力。
伴随着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饶地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资政新篇》书影
图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图三 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两万余人召开国民大会,声援北京学生
(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依照图片信息,完成下表
图号 |
反映大事 |
主要领导人 |
运动性质 |
历史意义 |
图一 |
洪秀全 |
|||
图二 |
孙中山 |
|||
图三 |
陈独秀 |
(2)从上述大事的发展结果上看,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去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根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判断 ① ② 分别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行政制度设计问题上存在哪两种意见?秦始皇最后选择了谁的意见?
(3)材料三表明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应属于“特种战争”还是局部战争?
(2)图二反映了越南战争的什么问题?
(3)图三对越南战争的结局有何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各缔约国都认为,在本条约区域内使用武力进攻的手段对任何缔约国……进行的侵略,都会危及它自己的和平和安全……
此外,美国代表团在签署本条约时提出以下条件:“它对于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的承认……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材料2: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缓慢,又陷于越战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作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为了调整对外战略,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一是1973年签署《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从越南撤走侵越美军;二是开始同中国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对外政策》
请回答:
(1)从材料1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主要是针对什么提出来的?
(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促成的?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1990年苏联剧变前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许多民意测验机构在苏联进行的多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支持实行资本主义的人在5%~20%之间;高达80%的人民都希望坚持社会主义。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说说你的看法和认识,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