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泰戈拉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其理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
| A.客观评价古希腊城邦制存在的根本原因 |
| B.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
| C.科学阐释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 |
| D.强调美德即知识,突出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 B.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
|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
|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还是可以萌发”。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 A.传统文化 | B.君主专制制度 |
| C.传统的小农经济 | D.反动政府的统治 |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 A.4个 | B.3个 | C.2个 | D.1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A.封建王朝的更替 | B.国家危难和整个民族的沦亡 |
| C.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 |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国家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