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正义,主要地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是古罗马的法律谚语。这一谚语被欧洲人再次广泛宣扬是在 ( )
A.文艺复兴中 | B.宗教改革中 | C.光荣革命中 | D.启蒙运动中 |
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广州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A.中国:战乱频繁,逃亡的流民很多 |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
C.英国: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
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
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所反映的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不同的是
A.“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 B.“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
C.“重租税以困辱之” | D.“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
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B.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D.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