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 B.出席日内瓦会议时 |
| C.出席万隆会议时 |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术语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 B.“知行合一” | C.“格物致知” | D.“致良知” |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的作者钱乘旦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钱乘旦认为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
| C.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下列引文可以作为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的是
| 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
| 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 |
| C.“汉兴七十余年间,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 |
| D.“讲候惟得农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 A.思想统一 | B.三纲五常 | C.君权神授 | D.以刑辅德 |
“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禽及白雉诸特,颇以加祠……皆至泰山而然后去。”《史记》中关于汉武帝封禅的这段记载反映了
| A.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完全实现 | B.儒学偏离了“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 |
| C.儒学始终保持着正统思想的地位 | D.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