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指出:“……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材料描述的是
| A.19世纪的英国 | B.16世纪的西班牙 |
| C.20世纪的美国 | D.17世纪的荷兰 |
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柏林危机
|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③④ |
在海湾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持什么态度()
| A.支持伊拉克出兵占领科威特 |
| B.支持美国和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
| C.要求交由联合国处理或海湾国家自己处理 |
| D.在海湾危机中持中立态度 |
假如以“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史实中,不宜作为论据的是()
| A.中途岛之战 | B.日德兰海战 |
| C.中日甲午战争 | D.不列颠之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下图①②③④四个地点先后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其中在①处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 A.德黑兰会议 |
| B.雅尔塔会议 |
| C.开罗会议 |
| D.波茨坦会议 |
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
|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
|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
|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