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2年时,美国的卡逊(R. Carson)出版了《静寂的春天》 (Silent Spring)一书,书中的标题如“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叫了”、“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 B.人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
C.靠科技人类能克服它 | 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当时由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指南针 | B.造纸术 | C.活字印刷术 | D.火药与火器 |
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
B.“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
C.“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
法国蒙台涅(1533~1592)说:“一个知道如何正当地享受生存之乐的人,是绝对的而且几乎是神圣的完善之人。”该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的什么情况提出的:
A.享乐主义 | B.来世主义 |
C.等级秩序 | D.人文主义 |
“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该言论体现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社会契约论 |
C.法律至上 | D.人民主权 |
“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 该言论当出自:
A.孟子 | B.陆九渊 | C.王阳明 | D.朱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