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 
|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 
| 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 
|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 
如图中完全正确的是〔〕
.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的效率越高,做功越多 | B.机械的效率越高,做功越快 | 
| C.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 D.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 
我们通常使用的物理课本(16开本)的封面所受到的大气压力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
| A.50N | B.500N | C.5000N | D.50000N |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电键S闭合后,发现灯不发光。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L或R上,则
| A.用电压表并联在L两端,发现电压表无示数,故障一定是L短路 | 
| B.用电压表并联在L两端,发现电压表有示数,故障一定是L断路 | 
| C.用电压表并联在R两端,发现电压表无示数,故障一定是R短路 | 
| D.用电压表并联在R两端,发现电压表有示数,故障一定是R断路 | 

电位器和滑动变阻器都是变阻器,它们的原理都是通过改变导体的长度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如图所示是某电位器的结构示意图,电阻片R的两端分别与接线端A、C相连,滑动片P的一段通过转轴O与接线端B相连,另一端与电阻片R接触良好,并能绕转轴O在电阻片R上滑动。已知电阻片R的总电阻为10Ω,将电位器A、B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在电压为2.4V的电源两端。当滑动片P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接线端B、C间的电阻为6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接线端B、C间的电压为2.4V
 B.滑动片P逆时针向C端滑动时,接入电路电阻变小
 C.通过A、B间电阻的电流为0.4A
 D.电位器消耗的电功率为1.44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