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研所为了研究开发痢疾疫苗、研究T细胞功能及免疫机理,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 痢疾杆菌) |
第二次接种(灭活 的痢疾杆菌) |
抗体合 成程度 |
甲 |
正常的鼷鼠 |
未接种 |
+ |
乙 |
正常的鼷鼠 |
接种 |
+++++ |
丙 |
幼年摘除 胸腺的鼷鼠 |
未接种 |
+ |
丁 |
幼年摘除 胸腺的鼷鼠 |
接种 |
+ |
戊 |
摘除胸腺后注入 T淋巴细胞的鼷鼠 |
接种 |
++++ |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当第二次接种时,鼷鼠第一次接种产生的一定量的 ,就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 ,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 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
(5分)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实验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实验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实验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依据实验▲可以判断,在小鼠毛色的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色。
(2)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3)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的方框内写出上述实验C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6分)下图A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该细胞分裂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分别位于
过程▲。
(2)图B所示细胞中含▲对同源染色体,图C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
为▲。
(3)若该动物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4)设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DNA含量为2a,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绘制此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5分)下图为光照条件下一个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中填图中序号,在短线上写相关文字):
(1)图中所示的细胞器A、B
分别是▲。
(2)图中物质b是▲,
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它
在A中[▲]▲部位
被利用。
(3)在A、B细胞器中增加了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
(4)实验室中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植物,如果突然停止给予光照,那么在短时间内,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是▲。
根据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表达的过程,结合所给图示一至五,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全过程叫
(2)看图回答:
图二 |
图三 |
图四 |
|
生理过程 |
|||
模板 |
(3)能完成图一中③④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五是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细胞中共有____________种。
(5)基因中代表遗传信息,基因可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还能通过控制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每空2分,共8分)浙江农科院陈锦江教授发现了油菜产油机制,光合作用产生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所示。并根据这一原理培育出高油油菜,产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
(1)你认为提高油产量的基本思路是
。
(2)图二是控制PEPcasc 酶Ⅱ合成的基因,其中a链是转录链,陈教授及助手诱导该基因的b链也能转录,从而转录出双链mRNA,试问:
①PEPcasc 酶Ⅱ和PEPcasc 酶Ⅰ的本质区别是
。
②转录出的双链mRNA与图二基因的区别是
。
③为什么该基因转录出双链mRNA就能提高油菜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