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农民经常要在水稻田里去除稗草,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

A.保持物种的纯度 B.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C.促进能量的循环利用 D.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该植物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约为25℃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下列四种现象,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
B.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时反应速率随底物含量的变化
C.储藏的水果呼吸作用强度随氧含量的变化
D.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相对稳定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以下激素可以通过口服起作用的是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促性腺激素 D.甲状腺激素

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来增加产热
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个非条件反射
C.寒冷环境中,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D.5℃时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20℃的产热速率,散热速率小于20 ℃的散热速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