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回答有关神经冲动传导的问题。下图1是突触结构模式图,图2表示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1的结构中,当神经冲动传到末梢时,结构1 中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 发生变化。结构3的化学本质是 ,它对递质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神经调节中神经递质的作用是 。
2.结构1及其内物质的形成与细胞内的 (填细胞器名称)有关。乙酰胆碱的释放过程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有关。
3.图1中神经冲动由A→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的具体过程是 。
4.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2示某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据图可知 a线段表示 电位;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 mv。
图甲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完成以下分析:
5.在图甲中,在②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
6.如果把图甲看做一个反射弧,则 (填编号)为感受器。
7.图乙中 是兴奋部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这是由于 造成的,其物质运输方式是 。
8.若剥离出一条与蛙的小腿肌肉相连的神经,在这条神经上离肌肉6mm的A处给予刺激,小腿肌肉在4.5ms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48mm的B处给予刺激,肌肉在5.2ms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这条神经上的传导速度是 。
上右图分别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dd的雄性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基因示意图(○表示着丝点)。请据图回答:
(1)图中细胞处于分裂期。
(2)若1号染色体表示X染色体,则2和3号染色体叫做,4号染色体是,该图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
(3)图中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该图中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对,该图细胞完成分裂后所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
(4)该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配子种,产生上述配子的过程中基因传递遵循 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下左图为大肠杆菌DNA 分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用文字回答:
(1)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_____,“6”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5”表示______________ ______,“5”共有______ ____种。
(3)在DNA复制过程中,要先使样品的氢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 __________酶的作用来完成的。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
(4)新合成的DNA分子与模板DNA完全相同的原因是① _____ ②__________。
(5)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如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用实验来模拟雌蕊(YyRr)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情况,请分析思考:
(1)为了保证实验的严密性,只能准备_________个小桶;若用有色的小球代表基因,应准备等量的__________种颜色的小球。
(2)分别从不同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放在一起,表示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取球的过程中,最好要闭上眼睛同时取球,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某同学按照正常方法取球,实验结果与理论推测差距较大,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围绕基因定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实验来模拟杂合体Dd自交,DD:Dd:dd=1:2:1;只能准备个小桶,小桶代表。
(2)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常用的遗传方法是。
(3)为判别一粒黄色玉米是否为纯合体,并保持其原有性状,采取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4)孟德尔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获得成功的原因是。教材中学生选做实验中,用玉米为实验材料来验证分离定律,玉米适合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在实验室中以少量样品DNA制备大量DNA的生化技术,反应系统中包括微量样品DNA、DNA聚合酶、引物、足量的4种脱氧核苷酸及ATP等。反应中新合成的DNA又可以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故DNA数以指数方式扩增,其简要过程如图所示。
(1)某个DNA样品有1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1:2:3:4,则经过PCR仪五次循环后,将产生个DNA分子,其中需要提供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至少是个。
(2)分别以不同生物的DNA样品为模板合成的各个新DNA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
(3)由于DNA上的“遗传因子”基本都是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的,因此人类可以利用PCR技术合成的DNA 进行亲子鉴定,其原理是:首先获取被测试者的DNA,并进行PCR扩增,取其中一样本DNA用限制性内切酶切成特定的小片段,放进凝胶内,用电泳推动DNA小片段分离,再使用特别的“探针”去寻找基因。相同的基因会凝聚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下,便会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起的黑色条码。每个人的条码一半与其母亲的条码吻合,另一半与其父亲的条码吻合。
①限制性内切酶能将DNA样品切成特定的小片段,这主要体现了酶的
A.专一性 B.高效性 C.多样性 D.作用条件温和
②2002年6月,我国第一张18位点的“基因身份证明”在湖北武汉诞生。人的“基因身份证明”是否终身有效?,理由是。
(4)请指出PCR技术与转录过程的三个不同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动物育种人员饲养了一定数量的A动物,为了研究毛色为白色与黑色的显隐性关系,该饲养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组 |
后代 |
实验一(1只)白色×(1只)黑色 |
3只黑色个体 |
实验二(1只)黑色×(1只)黑色 |
2只黑色个体 |
实验三(1只)白色×(1只)白色 |
4只白色个体 |
某植物育种人员种植了一批中国本地的豌豆品种,为了研究该豌豆种子种皮的圆粒和皱粒的显隐性,该育种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组 |
实验结果 |
实验一 (1株)圆粒豌豆父本×(1株)皱粒豌豆母本 |
收获了346粒种子,全部是皱粒 |
实![]() 将实验一获得的部分种子做父本与皱粒豌豆母本杂交 |
收获1846粒种子,全部是皱粒 |
实验三 将实验一获得的部分种子做母本与皱粒豌豆父本杂交 |
收获2002粒种子,全部是圆粒 |
实验四 将实验一的部分种子进行自交 |
收获2499粒种子,全部是圆粒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对该动物的毛色显性和隐性判断是_____________ ,根据该育种人员的豌豆育种实验结果,你认为豌豆种子粒型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植物育种学家在研究生物的遗传规律方面比动物育种学家更容易的关键因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