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 |
| B.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有利性状的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 |
|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
| D.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共同组成一个种群 |
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固定化细胞和固定一种酶比较,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 |
| B.固定化细胞和固定一种酶比较,利用固定化细胞时需要给它提供营养物质 |
| C.固定化酶通常采用化学结合法进行固定,固定化细胞常用包埋法进行固定 |
| 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活性在使用时会迅速下降 |
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 mL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培养36 h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下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培养皿 |
培养基成分 |
菌落数 |
| Ⅰ |
琼脂、葡萄糖、N源、无机盐 |
35 |
| Ⅱ |
琼脂、葡萄糖、生长因子、N源、无机盐 |
250 |
| Ⅲ |
琼脂、生长因子、N源、无机盐 |
0 |
A.该实验可以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
B.该实验不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C.Ⅰ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生长因子
D.Ⅱ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葡萄糖为唯一碳源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只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稀释平板统计并计算平均数 |
|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每次换方向划线时都需对接种环灭菌 |
| C.根据菌落数统计培养液中活菌数往往比实际活菌数少,原因是有可能2个或多个细菌形成一个菌落 |
| D.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刚果红培养基要求只含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
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和含量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你认为它们适于分离( )。
| 成分 |
KH2PO4 |
MgSO4· 7H2O |
NaCl |
CaSO4· 2H2O |
CaCO3 |
葡萄 糖 |
纯淀 粉 |
| 甲培养基 |
0.02 % |
0.02% |
0.02% |
0.01% |
0.5% |
0.5% |
2% |
| 乙培养基 |
0.02% |
0.02% |
0.02% |
0.01% |
0.5% |
- |
- |
A.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
B.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
C.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
D.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
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为了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对分解纤维素细菌的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 A.未接种的只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
|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
|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
| D.接种了的只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