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 B.儒家思想 | C.道家思想 | D.法家思想 |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 |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
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国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
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 B.郡县制 |
C.君主专制制度 | D.中央集权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