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法西斯主义与民主主义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
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

A.波兰灭亡后可利用德国进攻苏联
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D.帮助波兰独立会消耗英国国力

欧洲曾经受过启蒙思想的洗礼,但在20世纪又发生了在一些学者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事:人们居然又会贬低自己的身份,去迫害有不同信仰的人,去严刑逼供或甚至否认人权”。材料中的“人们”主要是指

A.德国人 B.法国人 C.犹太人 D.波兰人

右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A.美国、英国、法国 B.英国、法国、苏联
C.美国、英国、苏联 D.美国、法国、苏联

这是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而分别支持南北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的一场“热战”。请问这指的是

A.越南战争 B.朝鲜战争 C.中东战争 D.海湾战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