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
①打电话拜年 ②乘公共汽车上班 ③坐飞机旅行 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61年,路透社在评论刚刚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时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的成立()

A.标志着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日趋走向多极化
C.根本上动摇了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
D.直接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一体化

下图漫画绘制于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牙医)对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该漫画所包含的正确信息是()

A.苏联解除了对古巴的军事威胁
B.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冷战对抗
C.苏联与美国对抗暂时居于劣势
D.苏联将军事对抗转为经济对抗

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B.欧洲煤钢共同体启动
C.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