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连接世界各地,是最便利、最经济的“公路”,是“大自然设立的伟大的流通媒介”,这个“公路”“媒介”一经充分利用,便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天的中国应当树立这样的意识:“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
①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活动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②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有意识地建立新的联系
③要依据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这些气象谚语都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观察而获得的认识。这证明了
A.现象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 B.本质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 |
C.人们可以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它告诉我们的认识论道理是
A.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B.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
C.信言是否美,美言是否信,关键要看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
2006年9月13 日,国家863计划项目——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设计(即龙芯2E),经过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多年潜心研究终获成功。这表明
A.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 |
B.只要充分把握“实事”,就能求到“是” |
C.人们要在实践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D.内因是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 |
有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下列名言中与之蕴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这说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①要尊重客观规律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③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基础④要在实践中创造条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