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范仲淹在杭州知州任上遇到“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他创造性地实施了“荒政三策”。大兴公私土木之役(既进行了杭城建设,又解决了大量饥民失业流离之苦)、纵民竞渡(大兴旅游业,增加就业)、引四方商贾争相进米(抑制粮价)。范仲淹的“荒政三策”条条奏效。范仲淹“荒政三策”蕴涵的经济学道理有( )
①诚信是消费的基础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有重要意义
③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变化影响
④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漫画《最后的“自卫”》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 )
最后的“自卫”
| A.要预见事物可能产生的后果 |
| B.要探究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
| C.要看到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的偶然联系 |
| D.要看到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的必然联系 |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的妙笔绝非子虚,瑞士的一位音乐家就能在交响乐中品尝到酸甜苦辣的味道,瑞士《自然》杂志也刊发了对此的研究。这种被称为“联觉”的奇异现象,生动体现了 ( )
|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 B.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
|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 D.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
收入分配的问题,实际上是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必须重视整体的统率作用 |
| B.做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C.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
| D.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拯救森林,筷行动”公众环保项目由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发起,旨在倡导公众从拒绝一次性筷子做起,共同保护森林资源。“拯救森林,筷行动”体现的哲理是…( )
①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②要积极作好量的积累 ③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就必须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处理好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③鼓励先富,带动后富 ④防止收入的过分悬殊,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尺度之内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