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甲组同学从网上查找资料,发现许多国家经济发展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见图10),同时获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居民环境质量需求升级等是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推动环境污染的“拐点”尽快到来。
(1)说明降低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如何对“拐点”尽快到来起促进作用的。
在经历雾霾天气之后,乙组同学认为持续的雾霾折射出我们与美丽中国的距离,于是主动去调查,发现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有: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民众环保意识淡薄等。
(2)治理雾霾,须有作为。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作为。(9分)
2012年国产优秀电视剧《火蓝刀锋》《民兵葛二蛋》《与狼共舞》等创作都取材于历史和现实生活,贴近群众、反映时代、弘扬主旋律,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以下认知不正确的是()
| A.直面生活是文艺的重要使命 |
| B.大众喜闻乐见是检验文艺创作的根本标准 |
| C.不断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 |
| D.我国文艺创作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
①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很多,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B.教育方式和社会变革 |
| C.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 | D.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
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 A.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
| 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
④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