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晚期在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
①实行联邦制  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③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④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集市数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集市数
直隶
山东
14 132
42 104
82 527
64 1126
43 537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45 459
19 131
51 545
15 205
43 976
39 511
广东
——
72 1270
71 1959


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是

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 D.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宰相张九龄向唐玄宗上书后,“不历州县不拟台省(中央)”成为唐中期后官员选拨的重要原则,其本质说明

A.郡县制的开始 B.刺史制的完善
C.科举制的缺陷 D.中书门下制的实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