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晚期在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
①实行联邦制 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③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④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京师大学堂的管学大臣孙家鼐曾说:“乙未和议成后,士大夫渐知泰西之强……颇有上书言之者”。这里“乙未和议”的结果是
A.允许宁波等地对外通商 | B.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 |
C.允许列强在华驻扎军队 | D.允许列强享有领事裁判权 |
“制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一现象,最能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A.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 B.地区、行业间社会分工的发展 |
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 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
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下列说法与这一特点相符的是
A.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
B.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
C.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
D.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 |
折线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A.1932年的工业产值比1929年下降了36.2亿美元 |
B.此表证明了苏联这个时期重工业急速发展起来的史实 |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工业生产不断扩大 |
D.世界范围的大萧条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