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定 |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
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上述两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 B.代表的社会阶层利益不同 |
C.学术思想不同 | D.谈论的问题不同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此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的情景: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隋朝、唐朝、唐朝 | B.唐朝、唐朝、北宋 |
C.隋朝、唐朝、明朝 | D.隋朝、唐朝、北宋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