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对此理解正确是
A.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 |
B.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 |
C.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很大 |
D.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的材料 |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损失惨重,中国政府和民间都积极捐款援助,8年后,日本就制造了侵华的:
A.九一八事变 | B.华北事变 | C.一·二八事变 | D.卢沟桥事变 |
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三大 | B.八七会议 | C.遵义会议 | D.中共七大 |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庆贺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胜利:
A.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活动 | D.一二·九运动 |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据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丘逢甲的《春愁》诗:“春愁难遗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相关联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