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对于违反《通知》规定,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代购、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的单位和个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
B.营养餐计划成了一块唐僧肉,大家都想分着吃,却少有部门和人员从孩子们的饮食安全把关的角度,解决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真正把财政资金变成安全、营养的餐食送到孩子们口中。 |
C.去渔寮不全是为了那金沙滩,还为了那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和甜美多汁的“四季柚”,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
D.张老师今年搬到了钓鱼台小区,上班路远了,我问他从家到单位得用两个小时吧,他说两个小时到不了。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 ,,用今天的语音去读,有些地方好像不押韵,实际上它是用韵的。
①如《诗经》中的作品②或者原本就是歌词③绝大多数是有韵的
④所以并没有特别的诗律规定⑤只不过由于今音不同于古音⑥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拍和押韵等方面
A.①③④②⑤⑥ | B.①⑥④②③⑤ | C.②⑥④①⑤③ | D.②④⑥①③⑤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各级共青团组织团员青年举行联欢会、舞会、报告会等各种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同时还积极吸收新团员入团,扩大团的组织。 |
B.进入网络时代之后,网络谣言一方面仍然沿着传统谣言的一些传播途径,另一方面又借助网络平台等新媒体的传播实现了传播效率的飞跃发展。 |
C.根据美俄双方9月14日在联合国总部就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达成的框架协议,叙利亚必须在一周内向有关方面提交一份有关化学武器的详尽说明。 |
D.今年以来,连续发生的一些地方的性侵、虐童、摔婴等未成年人侵害事件,其残忍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给公众心灵蒙上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再一次来到病房时,他脸上完全没有了一个重症病人的期期艾艾的表情,好像我们不是在病房里,而是在一个咖啡馆里,一群年轻人围着一个长者谈笑风生。 |
B.近年来,社会上一些热点事件发生后;网上帖文沸沸扬扬,而权威信息却慢慢吞吞,导致各种谣言和恐慌情绪蔓延,影响了社会安定。 |
C.香港《大公报》近日发表评论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重创中日关系,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会危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
D.尽管当前平板电脑销售火爆,但专家预计,另外一个新兴的概念产品“超级本”,将在今年下半年崭露头角,成为市场的新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演绎出来的哲学命题,也是中西哲人深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所产生的美好理想。这一理想表明:自然环境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对“诗意栖居”的追寻,既是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建价值信念的过程,也昭示着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然而,现实的生态状况一度隔断了朝向理想的通路,为生命“诗意栖居”提供前提和基础的自然界正在承受不能承受曲破坏。人,从一开始使打量着、好奇地注视着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人类的生存冲动构成了已有社会历史的恒久原动力,推动人类不断汲取自然资源、按照自身意志改变着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伴随着这种改变,农业、工业等迅速发展起来。人,真切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一切。
尽管远古时代的主要命题都围绕着“生存”“汲取”展开,但古圣先贤也意识到了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并萌发出了许多生态智慧。那是“诗意栖居”原初的朴素表达,中西哲人都曾对此有所阐发。
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最为深邃,集中体现为视字宙与人自身为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理念。《周易》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如强烈的忧患意识,反对浪费和破坏资源、倡导把天地万物与人类道德紧密联系等思想,都反映出先民在实践过程中自觉地把自然纳入视域进行考量。例如,《易•乾卦•文言》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表达。
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如孟子强调“天”与“人”相通的特性,要求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宋代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直接表达了人对待自然应该有的态度。道家创始人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类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自然的朴质本性,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之伴生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诗意”情怀。
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表现为整体性的思想。古希腊哲学家往往把整个自然界视为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生命体,认为它是由许多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整体,其根基、源头或为“水”,或为“气”。这些整体性观点虽然朴素,但也显示出了生态思想的萌芽。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判断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之义。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人那里——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
诗意让栖居更美好,人如果没有了诗意,大地就会遭到蹂躏,不再是家园;精神就会变得平庸,不再有幸福。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如何重返“诗意栖居”?我们栖居的大地是否还能提供诗意的源泉?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党和人民吸收了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读懂了自然的真、人性的善、和谐的美,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互相融合,对我国和世界的环境给出了科学的解决构想。我们期待着终有一天,在美丽中国里,你我诗意地栖居。
(选自2013年1月9日《光明日报》)下列对于“诗意地栖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意地栖居”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理想,这种理想把自然环境看作所有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
B.“诗意地栖居”需要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新确立价值信念,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想。 |
C.“诗意地栖居”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为了生存,就开始对自然界进行疯狂掠夺,致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隔断了朝向理想的道路。 |
D.“诗意地栖居”曾被古圣先贤所意识到,中国古代哲人视宇宙万物与人自身为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是对“诗意栖居”的一种阐发。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存的本能促使人类一开始就关注着自然界,不断地汲取自然资源,改变大自然的本来面貌,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
B.《周易》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很丰富,很深刻,其中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对人类很有启示意义。 |
C.儒家和道家尽管其社会思想观点不同,但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待方面却有其一致的地方,其中都含有“天人合一”的理念。 |
D.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他们把整个自然界视为和谐共生的整体,认为自然界的根基、源头或为“水”,或为“气”。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孟子强调的“天”与“人”相通的特性只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
B.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所以才有了古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诗意”情怀。 |
C.古希腊哲学家把自然界看做是由许多紧密相连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整体,这种朴素的观点虽然显示出生态思想的萌芽,有其进步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 |
D.吸收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把握自然规律,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互相融合,付诸实践,人类就有希望在这个世界上“诗意地栖居”。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又逢中秋,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佳节, 从唐宋诗词的赞美,到明清赋予的气氛,流转的氛围凝聚成一种民族之魂,,那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依然以淡雅清绝的风姿摇挂在深邃的苍穹,接受世人千古不变的虔诚膜拜。
① 从远古到今朝,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给人以美好的向往,赋予遥远把盏的思念
② 不管人走天涯,家庭团圆的梦总是铭刻在心,月是故乡明的牵挂时时祝福家人
③ 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将明净无尘的灵韵赠与人间
④ 中秋月色沐浴过古人梦幻,又照耀着来者赞叹
⑤ 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私语
⑥ 从乡村到城市,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
A.④⑥⑤③①② | B.②①⑥⑤④③ | C.②⑥①⑤④③ | D.⑤①⑥③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