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
读图文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电视台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曾介绍,南岭美食自成一派,如“清炒蕨菜——蕨菜是最为普遍的野菜”;“石头猪肉——精干瘦小、脾气执拗的山猪”;“米味十足肠粉——本地的好水、靓米”;“紫苏爆炒螺蛳 ——奇香紫苏叶去螺蛳腥味”等。
(1)请结合材料分析“南岭美食自成一派”的地理原因。
(2)在南岭诸省区境内旅游一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说明判断理由。
下图为“某大陆西侧海平面年平均水温(0℃)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此海区位于半球(南或北)。(1分)
(2)用洋流符号(暖流—,寒流…)在图上画出该海区洋流的分布。
(3)图中A处以北的沿海地带为气候。
(4)地球上具有此种分布模式的海区是( )(双选)
A.欧洲西侧中纬海区 | B.北美西侧中纬海区 |
C.非洲西侧中纬海区 | D.南美西侧中纬海区 |
图1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2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乙 | B.④——丙 | C.⑥——甲 | D.⑦——丙 |
(2)图1中⑧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_季。
(3)图1中,气候类型⑦的成因是_________;此时,④地区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4)图1中,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图1表示亚欧大陆,则⑧附近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渔场,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材料三 气候资料表。
(1)材料一表示的是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2分)
(2)材料二A、B、C、D四地气候中,常年在材料一中的⑥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________。
(3)材料二A、B、C、D四地气候中,与材料三丙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二中20 ℃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北弯曲,其主要原因是受______的影响。
(6)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甲地适宜种植棉花
B.乙地适宜发展水田农业
C.丙地河流的主汛期在冬季
D.为了保证水稻稳产高产,丙地更需要修建水库
E.丁地为热带季风气候
下面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
C.巴西高原草木葱郁 |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M地昼长为。
(5)Q地位于M的方向。
(6)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方向。
(7)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用折线)。
图A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B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2)分析乙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