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材料三: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住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17、18世纪的史实,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的表现。
(2)材料二中“飘扬星条旗的国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该国历史上爆发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
(3)材料三中的“岛国”在19世纪60年代末,该国“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重大改革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⑵“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⑶“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三幅历史事件图:
A B C
请回答:
(1)A图中的军队过河后,毅然砸铁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战役?哪句成语和该故事有关?
(2)B图中的军队船只遭到火攻,人马死伤无数,仓皇而逃。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哪次战役?这一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3)C 图中军队将领望见远处对方军队阵容整齐,把山上动摇的草木都误认为是对方的军队,不由得心虚胆怯。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哪次战役?这个故事可以用哪句成语来概括?
(4)这三次战役最主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1世纪,古罗马的执政者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中,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材料二《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三“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安),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西到印度、伊朗等国及地中海东岸,并可直达古代罗马,总长7000多公里。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时间在中国是什么朝代?
(2)请你介绍一位开辟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
(3)简要说说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往中的作用
(4)请你为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初一学生小明和爸爸星期六在古钱币市场发现一枚铜钱(如图),摊主说这是秦代货币——半两钱。但小明运用所学知识当即指出这是假币,因为它有两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是哪两处错误并改正。
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1)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2)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3)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