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随着去年年末北京地区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①城市增加楼顶绿化                     ②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
③发展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         ④严厉查处焚烧垃圾、秸秆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SO2是导致酸雨的有害气体之一.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4              C.+6              D.﹣1
(3)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化石燃料有煤、         、石油.
②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捕捉室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分离”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除   CaO+H2O=Ca(OH)2外,还会发生另一个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③该生产流程中,涉及到的物质中有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碱的是          (填写化学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他们向图中A、B、C三个实验装置中的盛有一定量水的小试管中依次加入固态NaCl、NH4NO3、NaOH(放入固体前,U形管中液面均相平).

(1)请你帮他们填写下表:


A
B
C
现象(U形管中液面变化)



原因



(2)从物质溶解于水的对比实验中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将其填入下表中.

溶液
溶质
溶剂
(1)生理盐水


(2)澄清的石灰水


(3)碘酒


(4)稀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5)高锰酸钾溶液


(6)酒精溶液


冬冬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小试管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无色液体,U形管内均为品红溶液.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A中滴入适量烧碱,则U形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是:b端液面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试管B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盐酸,向B试管中加入镁条,看到试管中产生大量无色气泡,且U形管a、b两端液面的变化与(1)相同,则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本实验的探究,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见下图:

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给玻璃管加热的仪器叫酒精喷灯,要用其__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
(2)实验中玻璃管里固体粉末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通入CO”与“开始加热”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停止通入CO”与“停止加热”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要在装置末端a处放置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