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正式通水,中线工程预计2014年建成全线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北方,该调水工程会( )
①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 ②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
③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 ④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 )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 | 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
C.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 | 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若②为我国南水北调的重要线路之一,则该线路的调水优势是()
A.沿线地区地形平坦,工程量较小 |
B.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 |
C.可以利用现有河道,投资少 |
D.沿线城市密集,调水效益高 |
关于③资源跨地区调配线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 |
B.可以减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污染 |
C.可以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
D.③线路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
图为“安徽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统计图”。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
D.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
目前,安徽省()
A.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
B.工业是主导产业 |
C.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最大 |
D.城市人口比重达80%以上 |
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安徽省()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逐步消失 |
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上升 |
C.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 |
D.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第三产业主体 |
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 B.推广水稻种植 |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读2011年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示意图。为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的分布,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 B.RS |
C.GIS | D.数字地球 |
2011年6月11日,焚烧秸秆的着火点较多的省份是()
A.福建 | B.江西 |
C.吉林 | D.河南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示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
A.劳动力资源短缺 |
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
C.土地资源减少 |
D.森林资源锐减 |
加快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④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有关解决该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困境的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